天山派,梁羽生笔下的天山派到底是在哪儿混呢?

谢邀,看到这样考据认真有想法的问题无人关注比较可惜,不过我才疏学浅,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都很浅薄,只能从小说层面谈一谈看法。
我认为天山派在不在明朝境内关系并不大,因为天山派只是书里那些侠士学艺的地方,而并非主要活动地点。从设定来看,门派创立者选择天山本来目的也是寻找一个远离中土的隐居世外之地,即使已经出境也并非不可能。毕竟当时并没有我们现代这么完善的边防体系,天山又属人迹稀少之地,武林人士跨越边境隐居于此完全有可能。
从天山派前几任创立者来说,名义上的祖师张丹枫本来就是瓦剌出生的侨民,而且他爹官至瓦剌右丞相。而他的弟子霍天都,本来是和妻子凌云凤一起住在峨眉山,后来和妻子闹翻之后才远走天山,而他的人设是一个对政治并不关心,只醉心武学的人,选择天山本来就是出于隐居避世,一心钻研剑法的目的,不在明朝境内也完全合理。何况我印象中霍天都似乎本身就出生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此处凭记忆写的,未考证),他师父又有很深的瓦剌背景。
而霍天都的弟子岳鸣珂,是在政治追求失意,爱人又惨死的情况下,才回到师父故居出家避世去了,天山支脉的练霓裳,则是一夜白头之后情伤避世,他们选择长居天山,都是出于隐居避世而不是开宗立派的目的,选的地方当然越偏远越好,在不在明朝境内并无影响。
只是后面天山派门派武学高强,优秀弟子层出不穷,渐渐势盛,并且主动离开天山,远走江湖行侠仗义,才渐渐创出声名,成为武林第一大派。而天山派弟子行走江湖时,活动地点仍然在中原地区,并不在天山附近。所以有七剑“下”天山,是他们离开天山故地,涉足江湖,所以才用了“下”字。
至于官兵清缴问题,天山派似乎从来都不是广收门徒的大门派,真正的弟子传人人数寥寥,更不是正规的抗清组织,弟子大部分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其他抗清活动,加上门派地处偏远,还位于高峰之上,没有武功根基的人,连爬都爬不上去,想组织大规模清缴几乎不可能,清朝也没有必要动用极大的财力物力去清缴区区几个人。毕竟在武侠设定里,他们连红花会,天地会,各路义军这种正规抵抗组织都操心不完呢,大概是没有那个精力围剿天山的。